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仅影响着消费者的行为习惯,也在重塑企业的生产流程。近两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低碳转型的浪潮中,如公布减碳目标、启动碳足迹核查、探索绿色技术应用、采购环保原材料、鼓励重复利用包装、落地零碳工厂、推出零碳餐厅/“碳中和”商场……
基于对消费行业的长期观察和跟踪报道,南方都市报政商数据新闻部推出《2024可持续创新趋势洞察报告》尝试梳理出不同行业的参与者在ESG布局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创新举措及其面临的挑战,共分为美妆、时尚、餐饮、酒店、游戏、互联网六个篇章。本期率先聚焦时尚篇。
快时尚品牌提供着一年52个上新时段,这意味着每周你总能买到新的款式,但光鲜亮丽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时尚产业被认为应对全球2%至8%的温室气体排放负责,每年导致9%的海洋微塑料污染,同时消耗215万亿升水,对污染、水资源开采和生物多样性产生重大影响(来源:联合国气候变化新闻《为时尚界传播者提供实用指南,促进可持续变化》)。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资源消耗最密集的产业之一,时尚服装行业对环境的影响日益显著。因此在当今时代,时尚已经不仅仅关乎美学与潮流,更是与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紧密相连,我们观察到越来越多服饰品牌开始在产品设计、材料选择和生产经营过程中融入可持续理念。同时,可持续时尚正以前沿的姿态走入消费者的视野,追求生活品位和环保概念的人群持续增长,对于个性化和可持续理念产品的需求不断上升,对购买决策的影响不断增强。
无论是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国际时尚集团的展台上,还是在中国国际时装周本土服装企业的新型面料服装T台上,可持续理念已经成为时尚企业向消费者重点传达的品牌形象,是吸引年青一代消费者的重要“抓手”,也是时尚企业不可忽视的发展方向。
根据过往报道和采访调研,课题组梳理出时尚行业在ESG领域的正面实践及负面风险的关键词如下:
时尚行业领军企业LVMH、历峰、开云、Burberry博柏利、DOLCE&GABBANA杜嘉班纳、Tapestry泰佩思琦、Inditex集团、迅销集团等11月5日至10日在第七届进博会消费品展区华丽登场,围绕“共享品质生活,共创美好生活方式”的主题,可持续时尚成为参展关键词。
开云集团带来了与清华大学和法国时装学院合作开发的慕课项目《时尚可持续——时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国际视野与中国本土实践》、杜嘉班纳举行了《雕琢明日奢华:可持续时尚新纪元》主题论坛、优衣库开启了名为《科技碰撞可持续,引领致美生活》的对话,ZARA揭幕了融合时尚主张与可持续理念的“时尚永续Timeless Fashion”展台,展示了由植物基可再生成分发酵而成的实验室培育材料Brewed Protein制成的羊毛混纺围巾,引领可持续时尚新风潮。
南都研究员走进由低碳与循环材料装置的开云馆,呈现中式书卷造型的展台采用了全复用模块设计,确保建材能够100%重复使用,达到真正的“零废弃”效果。在该馆启幕仪式上,开团大中华区总裁蔡金青分享了“开云可持续创新先锋奖(Kering Generation Award)”的设立初衷与项目进展。这一源于中国的奖项是开团2025可持续发展核心战略的创新项目之一,旨在通过表彰并支持在可替代原材料、绿色供应链、零售和使用以及循环经济等方面应对挑战、为环境及社会带来积极影响的中国初创企业,推动全行业变革。目前,这一奖项已登陆日本,并将与沙特时尚委员会合作,促进中东地区的可持续创新。据悉,开云集团还计划将这一诞生于中国的奖项推广到全球,与其他变革者合作,加速向更可持续的未来转型。
在开云集团的创新材料实验室,南都研究员看到多款环保材料,呈现了品牌在时尚可持续性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该材料实验室专注于探索可持续发展方案,并优先选择低碳、零浪费的环保材料,为传统时尚行业提供创新性的绿色解决方案。
《时尚可持续——时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国际视野与中国本土实践》是清华大学和法国时装学院合作开发的慕课项目。据悉,自2023年2月上线万名注册学员,课程旨在普及可持续时尚的理念,帮助更多人了解这一理念在中国和全球的应用与发展,将可持续理念传播给下一代消费者,为未来培养更加环保意识强烈的消费者和从业者。
“漂绿”,英文为“Greenwashing”,最早可追溯到1986年。美国环保人士Jay Westerveld在谴责酒店“节约毛巾”行为时使用了该词。在《剑桥词典》中,其释义为企业夸大自身环保行为,并误导消费者信以为真。在时尚产业存在部分企业通过虚假内容传达环保理念,但实际上并没有做到。漂绿会破坏真正的可持续努力,降低消费者对可持续时尚的信任。
据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荷兰消费者与市场监管局调查发现,迪卡侬存在误导性的可持续声称,对产品使用了“生态设计”等通用术语,但未明确说明。迪卡侬回应时承诺整改调整或停止在其服装和/或网站上使用可持续性声称,但随后仍被发现在中国的线下门店依然存在表达模糊的“生态设计”标签。
2023年5月,美国人Maria Guadalupe Ellis提起诉讼,指控耐克的“Move to Zero”标签未作详细解释。她认为在可持续系列的2452种产品中,只有239种产品用再生材料制成,约占10%。2024年3月,因为原告缺少起诉的产品不是采用再生或有机纤维制成的证据,被法院驳回。
2023年6月,瑞典媒体Aftonbladet报道指出H&M回收的二手衣物被运送到不同国家地区,有的被打包再出售,还有的被就地填埋或焚烧。H&M集团CEO Helena Helmersson随后在访谈中否认这项指控。H&M供应链负责人Harsha Bammanahali也通过邮件回应:坚决反对将衣服变成垃圾。
最近一次“漂绿”风波发生在今年2月,一家名为Stand.earth的国际环保组织向加拿大竞争局提交了一份长达39页的投诉报告,指控Lululemon在环境影响方面误导客户。长期以来,Lululemon都把可持续作为公司核心经营理念之一,“成为地球星球(Be Planet)”是其品牌核心口号之一。“Lululemon声称要‘Be Planet’,但自从做出这一声明以来,他们的碳污染却增加了一倍。”Stand.earth在投诉中说。Lululemon的2022年ESG报告显示,该公司的范围3温室气体排放,从2020年的82.94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增加到2022年的169.1万吨二氧化碳当量。该报告称,范围3活动占该公司总碳足迹的99.7%。Stand.earth还表示,Lululemon许多产品由化石燃料制成的聚酯和尼龙制成,这类材料很难实现有效回收,不能生物降解,并在海洋和水道中释放微塑料。该数据来自Lululemon的2022年影响力报告显示产品中使用的材料67%是聚酯或尼龙。
范围1和范围2的碳排放指的是企业直接排放和使用外购电力所产生的间接排放,而范围3包括供应链上下游可能产生的所有排放。多项研究指出服装企业的范围3碳排放量约占全球总碳排放量的4%~10%。而这些企业普遍面临供应链复杂的挑战,由于产业化链条长、全球化程度高,服装企业的碳减排行动往往会涉及位于多个国家的众多企业,让范围3的碳足迹核算异常艰难。
因此,时尚企业开展范围3碳减排行动的呼声将越来越高,从2016年起,头部服装品牌纷纷设立SBTi碳目标,多数品牌将2030年作为设立短期目标的分界点,且重点关注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减碳。现阶段,保证范围3目标的制定和实施,精准量化时尚企业碳排放是全行业趋势,也是增强品牌竞争力的关键。Lululemon发言人在回应漂绿质疑时表示:“有效的规模化解决方案,需要整个供应链的通力协作与持续投资,以及增强透明度。公司致力于履行脱碳计划,以实现2030气候目标,并在2050年底前成为净零碳企业。”
“作为一家设计师品牌时尚公司,‘打造江南布衣特色的可持续时尚’是我们坚定的目标。”企业公关总经理郑丹丹介绍道,在产品可持续领域,24财年,可持续原材料占比已提升至22.4%,通过选择和使用多种可持续的再生材料,最大程度提高了面料利用率,减少了各类资源浪费。在环境可持续角度,江南布衣在日常业务运营中采取了多项积极措施,包括持续地推行节水节电措施,减少能耗、降低碳排放;积极探索废弃材料的再利用,实现资源的高效闭环管理。
江南布衣可持续面料专家荣晞捷则表示,“通过创新环保面料的应用,我们可实现将环保理念贯穿于品牌的每一个环节,将环境可持续延伸至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以特色项目“再生羊毛”举例,荣晞捷透露,为解决边角料浪费问题,江南布衣在践行ESG时思考能否实现“循环设计”,即将生产过程中丢弃的裁片收集起来变成新的材料,改变原本线性的“从设计到消费”链条,实现生产端的“自闭环”。在产业发展方面,不仅参与制定牦牛绒的国际可持续标准,还参与草原生态修复行动以及牦牛绒面料的创新研发等多项行动,推动整个本土牦牛绒产业的完善。
众所周知,海洋作为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影响着全球生态的稳定与安全。海洋塑料污染在破坏环境的同时,还会影响人类的健康。知名服装企业無印良品MUJI中国致力于海洋保护,应对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潜在影响,通过推出OBP海洋再生素材系列产品,创造属于MUJI的可持续解决方案。2023年,MUJI推出OBP海洋再生素材系列全线种产品,其中,主打产品手编包系列是将中国海岸线收集到的海洋废弃物,通过洗净、碾压、热熔的工艺再生为新的素材,融合非遗技艺的手作匠心,编织制成易于融入日常生活的商品,从而实现从海洋废弃物到实用衣物的循环永续,在防止海洋进一步污染的同时,也减少了原生塑料的消耗。OBP材料也应用到门店模特、衣架、购物篮等物品的制造过程中。
MUJI在OBP系列手编包中采用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新河草编工艺,将材料加工制成等宽度的编制条后,转运至平度市新河镇进行手工编织。手编包的制作不仅展现了非遗技艺的精湛与独特,更促进了该技艺的宣传与传承。同时,手编包的生产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灵活就业机会,更为当地居民创造了1500万元人民币收入。据统计,有1000名手工艺人参与OBP手工包编制,其中95%是女性。
截至目前,MUJI总计回收250吨OBP垃圾。与使用原生塑料相比,OBP海洋再生素材系列产品已减少约211吨碳排放。截至2024年9月统计,该系列累计销量已超过28.3万件,累计销售额超过1927万元人民币,体现环保与商业价值的双赢。MUJI向南都研究员表示,未来将持续开发条纹新色并持续推出OBP全新商品系列。
致力于推进全球循环经济转型的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关一松先生在《雕琢明日奢华:可持续时尚新纪元》论坛中表示,纺织品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主要包括碳排、水、资源和化学品。这些挑战也很好对应了联合国环境署提出的当前全球生态环境面临最主要的三重挑战,分别是气候变化、赢博体育网址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污染。数据显示,在2010到2022年十年间,全球纺织品消费量提升了70%,而所有纺织品中的来自于化学纤维(石化)不可再生资源的比重在不断提升。不难发现,纺织行业在线性经济的趋势中不断在加深,更加依赖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同时会带来其他的一些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问题。所以,对纺织行业来讲,循环经济转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路径。
2022年国家《关于推进废旧纺织品循环体系的意见》中,对未来中国整个纺织行业循环经济的转型提出明确目标,提出 2025年初步建立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体系,回收利用率达到 25%。2030年初步建立比较完善的回收体系,同时对于纺织品的回收要更多的高质利用,还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意识教育。关一松认为,从产业链后端的回收利用逐步向产业链前端的产品设计,进一步到建立商业模式,能够促进整个纺织行业会向循环经济的方向转变。如上述所提到的,江南布衣、MUJI等服装企业所做的正是这样的创新实践。此外许多快时尚品牌也在引领时尚产业的可持续之美。
ZARA二手平台“Zara Pre-Owned”最初于2022年11月在英国推出,目前已在16个欧洲国家运营,今年10月底登陆美国,提供二手服装销售、修补或捐赠服务,以延长服装的生命周期并减少浪费。据悉,ZARA致力于在2025年前在所有战略市场运营该平台。ZARA母公司Inditex集团首席执行官Oscar Garcia Maceiras表示,该线上平台每天的访客数量超过2200万。
Guess日前与SuperCircle合作,为客户推出一项新的在线服装回收计划“Guess Again”。SuperCircle是一个专为品牌和零售商提供消费者以旧换新的纺织品回收平台。通过SuperCircle,Guess允许客户寄送任何品牌的旧衣服,以换取Guess信用额度用于未来的购物。Guess首席执行官Carlos Alberini承诺,将以此为基础开发更多循环商业模式。
同济大学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杜欢政教授认同时尚产业可以对循环经济起着引领的作用。“大家看到一件漂亮的衣服,如果这件衣服是跟可持续材料有关,大家就会感兴趣。”特别是知名品牌的创新实践落地为系列产品,通过与消费者的充分沟通,会吸引更多消费者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在上海目前有64%左右的消费者愿意为可持续发展的溢价而买单,知名时尚品牌推出这样的产品,对于年青一代消费者非常有吸引力。“从时尚产业的角度来看,先是文化的循环,接着是思想的循环,然后才是材料的循环。秉承着这样态度,就会有可持续的循环经济”,杜嘉班纳全球董事总经理 Fedele Usai如是说。
时尚产业的可持续问题,早就不是一个小众话题。可以预见,未来几年,时尚企业仍将面临降碳难题,但可持续时尚也拥有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从可持续供应链的改头换面到可持续传播中的谨言慎行,从再生材料的发展应用到循环经济的商业模式,从产业转型的科技赋能到与消费者的沟通方式,时尚企业都不容错过这个可持续时尚发展的黄金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