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素养是教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教师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素质和外在能力。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以下简称“教师”)实践素养,对于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思政工作干部队伍、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具有积极意义。高校要立足新时代伟大实践,引领教师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并把所思所得应用于日常工作当中,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提升教师实践素养,高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往往从学校到学校,缺少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高校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为他们补齐短板。要积极搭建平台,为教师提供实践机会,不断提升其实践能力和教学质量。这是新时期教育工作对高校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教师推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路径。
要组织教师前往企业、社区、乡村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当地生产生活实际情况。支持教师开展针对某一特定社会现象或问题的调查研究,收集相关数据资料并提出具有针对性、赢博体育网址前瞻性的解决方案。要组织教师参加学术文化交流活动,分享各自的社会实践成果和教学经验,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风俗习惯,学会用理论自觉反思社会实践,拓展实践思维的深度和宽度。要鼓励教师进行摄影、绘画、音乐等艺术创作活动,以艺术创作表达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感悟和思考。要组织教师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为社区、街道及环保部门等单位提供帮助。需要注意的是,高校须在教师实践活动中做好统筹安排,实践活动时间依据学校安排和教师实际情况确定;组建专门的工作小组,做好相关实践活动的策划、实施和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资源支持,确保实践活动顺利进行;制定详细的安全预案,确保参与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随着学校思政课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教师培训体系日益完善。但目前,教师培训多以理论培训为主,参加过实践课程培训的教师比例并不高。为了培养更多兼具理论自觉和实践智慧的高质量教师,高校要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和学科特点,合理选择培训机构与实践课程内容,丰富培训中的实践教学环节,确保培训更有针对性、更实用。
要以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为目标,设置教学实训、教学观摩、教学反思等多种形式的实践课程培训。培训内容可依据教师专业背景、教学需求等进行适当调整,对现有理论课程进行整合和优化,增加实践案例分析、教学方法改进等培训内容。高校要与党史馆、纪念馆、延安和井冈山干部学院等思政特色鲜明的单位主动建立合作关系,共建共享实践资源,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或行业专家担任实践导师,为青年教师提供指导和支持。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定期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进行评估并及时反馈结果,促进教师实践素养培养方案的改进和优化。总之,要通过增加教师培训中的实践课程比例,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国情民意,更快地掌握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增强新时代教育改革所要求的适应力、创新力和实践力,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素养双提升。
要让更多教师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在交流中融合提升、在教书育人中成就事业,可重点选拔推荐一批职业目标明确、教科研能力突出的青年教师到相关机构进行一定期限的挂职锻炼。
要鼓励具有乡村振兴情怀的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挂职驻村工作。在挂职驻村前,应设定挂职驻村期限,建立定期评估机制,提前组织集中培训,给予挂职驻村教师指导和帮助。设立专门的信息反馈渠道,鼓励驻村教师及时反馈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堵点,并提出相关建议。对于挂职驻村期间表现突出的教师,可给予物质和精神双重奖励,激发其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挂职期满后,驻村教师要及时总结归纳日常实践经验,实现“转识成智”,赢博体育网址高校也要不断更新和完善挂职制度。
(作者单位系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壮系该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部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