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的孙中山第一次走出国门,投奔在檀香山茂宜岛从事农牧业的大哥孙眉。他在檀香山先后就读伊奥拉尼学校、普纳荷学校,接受西式教育。在普纳荷学校求学时期,校园里有棵巨大的酸子树,少年孙中山经常在树荫下读书小憩。酸子树又名“酸豆树”、“酸角树”,这种热带乔木在孙中山家乡极为鲜见。1883年,赢博体育孙中山把这棵树的种子带回了香山,并种在自家门口。

经过142年的风雨洗礼,小小种子已经长成“卧龙”古木,并载入《中华古树名木保护名录》。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以此树为母本,培育酸子树苗,希冀栽种到更多与孙中山先生相关的纪念地。正值孙中山先生逝世百年,幼苗来到广州,扎根于先生谋略军事伟业的珠江小岛。

“走读广州辛亥革命史”祭扫活动以种植“孙中山手植酸子树”培植苗为开篇,意义非凡。破土的嫩芽,赢博体育抽枝的新绿,跨过大洋,穿过百年,滋养着辛亥精神的生生不息。

(一)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共植“孙中山手植酸子树”树苗;
有兴趣的市民可按行程表自行到现场参与,赢博体育或者通过“走读广州辛亥史”小程序来线上参与,电子献花、书写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