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邵韦平总建筑师通知我准备介绍2005年我参与的一个未中标设计方案时,对我来说,是兴奋、也是一个惊讶。因为我们的方案仅仅是一个未中标方案;但经过之后一周多的整理,我渐渐地理解到,其实在建筑创作活动中的中标与否,存在各种市场因素。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对于建筑师创作方法的总结,过程的综合,逐渐职业化的积累才是最有意义的部分。基于这种理解,我对这个设计投标项目做一个介绍。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是2005年1月初接到宁波博物馆筹建办公室的电话,希望邀请我们参加宁波(鄞州)博物馆(以下简称宁波博物馆)的方案投标。在接受邀请后,我院第四设计所很快决定与两家柏林的年轻建筑师事务所合作设计。宁波博物馆业主方共邀请了国内外其它七家知名设计单位(有德国GMP、法国AREP。清华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在整体的组织方面,这个投标主办方还是相当认真周到的。他们分别邀请各家单位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实地考察。为的是让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我国的南方还是北方的建筑师对宁波市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有一个综合的了解。甲方认为这是理解宁波最好的方法,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宁波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商业城市,拥有全国第二大良港。依水而居的宁波,以甬江为名而简称为“甬”,由西向东的姚江和自南向北的奉化江,在三江口处注入甬江向东流入杭州湾,自古便是主要的商业港口城市,也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城市。一直作为我国文化、经济对外交流的城市代表。
那么如何为一个开放的城市提供一个好的博物馆?在今天这个开放的时代。要从事具有创造性的工作,不具有开放式的工作意识是不行的。我想只有将思路和胸怀放开,本着探索的精神去推理,才是设计之本。
方案创作本身是一个开放的思考过程,思路的开放是创作中重要的起点,没有海选的过程,好的结果很可能过早地被抹杀在初期。在大的框架下,阶段进程控制中开放式的思维。在解决具体问题上有极大优势。本方案整个设计过程更多的是对于三个问题的质疑和寻找其答案而进行的,
基地踏勘后,团队中每个人面对的问题都是如何确立对基地。环境及博物馆本身建筑的尺度感;对于参与基地踏勘的设计人,现场环境没有提供可供直接参考的尺度。从图上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典型的当代城市新行政中心格局,在昔日耕地上建起的超大规模的鄞州新区广场。
我们寻找答案的过程便是从身边最有直观体验的环境和建筑物出发, 中外方团队综合各自及共同熟悉的环境及博物馆作为参照物,将鄞州新区广场及博物馆与广场及周边建筑的规模和尺度进行了比较。我们发现……
鄞州新区广场的面积大约是北广场面积的0.8倍,而鄞州新区广场周围的建筑――已经建成的文化中心和将要设计建造的博物馆――与广场周围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相比,仅仅相当于其o,2倍。由此可见,鄞州广场与周围建筑的尺度相比,是一个相当大而空旷的空间。
基于这种对空间尺度的分析。我们对于将要设计的博物馆有了直观的认知,也奠定了我们的设计方向:即采用一种舒展的姿态水平地铺开我们的建筑,延续广场舒缓宽阔的感觉,而不是像其对面的文化中心一样与环境孑然而立。
而新的宁波博物馆是上海博物馆的o,57倍,与西班牙比尔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馆规模相同。
在解决了尺度感后,依据广场现在这种典型的中国新时期城市化运动中标准型广场的模式,做了对于场地环境的分析。
(1)地段东侧是具有庄严轴线的仪式性广场和步行路,大部分人流集中在此,因此我们将建筑最重要的入口――公众主入口放在建筑的东侧,面对市民广场,与广场东侧的文化中心入口正对,形成与广场轴线相垂直的另一条建筑轴。
(2)地段西侧有一条12m规划道路穿过,我们将货流和办公后勤入口安排在与道路相邻的建筑西侧,货物流线和办公人员流线便捷且完全与公众分开。
(3)位于地段南面的首南中路为城市交通干道,我们将临时展厅的入口放在建筑南面的地面层,根据临时展厅时常更换展陈内容且参观人群流动频繁的特点,我们强调到达临时展厅的便捷性。
(4)地段北面的惠风东路是鄞州新区的主要道路,我们将综合陈列和专题陈列的主要停车场集中在建筑的北面。
在确定了环境分析成果后,通过对多种建筑形态的比较。在十几个方案中选出三个作为最终锁定。三个方案中,又在考虑建筑功能的前提下,依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逐一从建筑形态、平面,剖面及流线形态上分析,确定了最终方案的形态:集中多内院形体。
建造一座现代化的博物馆,既是对其所收藏的物品体现出应有的敬意,也展现出一个科技高度发展的社会。
任何一个项目要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设计不仅仅满足业主的需求,甚至应该超越其需求。因此,认真研究任务书是我们团队工作的重点之一。
任务书提出了大量具体的功能要求和功能分区。这些功能通过之间的相互联系能够更有效的运作。在上一阶段三个方案比选时,功能就已经成为作决策的重要条件,我们又对任务书解读,图解化功能要求,最终确定了内部功能。
在宁波博物馆综合体的设计中, 目标是在确保各部分拥有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独立空间的同时,也提供与其他相关空间尽可能完整的一系列联系。为此详细分析了摘要以便于明确各个空间的需求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整栋建筑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基座层、公共大厅、三个光井和展览层。我们要表达的内容是:坚实的基座、开放的公共大厅和集中的展示空间。
整个博物馆依托于一个包含了藏品库和所有行政办公(包括库前区)的基座。位于首层西侧的入口专门服务于来自后勤通道的工作人员和藏品。因此,位于非公共区域的入口避免了参观者流线,大厅和光井
参观者可以从两个方向进入博物馆:东侧和南侧。东侧主入口通过大台阶把参观者从大广场直接引入博物馆的大厅。南
侧入口主要服务于博物馆南的报告厅和相对独立的临时展厅。临时展厅和报告厅经常举办不同的活动,更换展示内容,具有不固定性。因此,它们的位置朝南以便于在新的活动和展览与博物馆南侧的主要街道之间建立联系。
三个供专题展览的锥体(光井)反映出大厅上方展览层的空间组织状况。在锥体(光井)的内部。基座、大厅和展览空间三层垂直交叠在一起。比如北侧光井的大厅层容纳了科研人员的图书馆,同时也服务于得到特别许可的特殊参观者。在南侧光井内,通往临时展厅的大厅和一些针对参观者的宣教区之间也有类似的功能重叠。
宁波博物馆的展览内容由综合陈列(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陈列三部分组成。博物馆之根本是实际的展品。因此它们被置于一个集中完整的“展示盒”内,被三个光井抬升于大厅和市民广场之上。三个展览空间的组织和方向就围绕着光井展开。
其中,基本陈列展厅占据了展览层的中心,这也意味着通向展厅的光井位于主入口中心轴线的正对面。兼具举办城市规划展览功能的专题陈列厅则位于背面的光井,与鄞州新区行政楼遥相对应。
展览的内容由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陈列三位一体。三个光井是相互独立的前奏,三个展览能在其中找到明确的空间序列,光井不仅是重点的展示空间,同时承担了各展厅的主要竖向交通和服务功能,也是整座建筑结构的重要支撑体。它们在大厅之上融合为一个完整的体量,即展览层。三个展览既可以根据各自的竖向交通形成完全独立的展览单元,又可以成为整体大空间,综合布展。
通向基本陈列展厅的光井位于建筑的中心,入口大台阶的对面,因为在这里展示的古代文物形成了博物馆展览的核心。专题陈列的四个陈列室位于最北侧,邻近鄞州区行政楼。相对地,临时展厅陈列室围绕最南侧的光井布置。并朝向广场南侧的城市干道。
三个光井把大厅的开放空间分隔成各自独立的区域,“口袋”、隔间和平台,整个大厅像一个连续的“光井”景观。光井内所有的表皮以一种非常纯粹的方式建成。楼板、锥体的表皮、锥体内外的台阶……都是由一种语汇――长向的石材条板间隔堆叠而成。通过条板的间隙不同,光井的透明度会发生戏剧性的变化,同时,不同间隔的条板或为台阶,或为座椅,或为墙面的隔栅,具有多功能的用途。光井的基座在大堂部分是台阶状座椅,成为大厅内部丰富的交流场所。
在一天中,新宁波博物馆的形象将呈现出戏剧性的变化。因而,博物馆内的所有公共空间将散发出戏剧性的公开和自然的氛围。
宁波博物馆设计中包括三个基本建筑形体元素:开放坚实的基座,三个独立的光井、盒形集中展示空间
博物馆自身可以被看作是一个港口,一个参观者了解宁波当地历史和文化的场所,并通过对宁波的了解将其传播到世界。
在博物馆的形态上,我们追求具有雕塑感的外形,为远航归港的船只提供一个宁静的海岸停泊。从市民广场走进博物馆以及周边景观绿化。参观者感受到的是以水平元素、海水与海岸组成的自然景观。水平百叶为整体提供了稳定。平静的效果。
由专业灯光设计顾问设计的外幕墙照明效果为宁波市博物馆提供了丰富的表现。曰间、黄昏和夜间的不同建筑形象是博物馆为城市增加的另一地标性亮点。
宁波市地区的发展起源于其独特的地理形态:城市位于天台山的西侧,四明山的东侧。在宁波市区内,余姚和奉化江汇成姚江。流向大海。
我们的方案在创造山水意境的同时,对建筑功能的考虑不敢有丝毫怠慢。我们承认宁波市博物馆与其周边环境――市民广场,以及城市之间关系的重要性。因此,我们提出的方案将库房。研究、办公等空间布置在一层以方便其在交通上的需求。同时通过营造新的公共空间――位于4,3m高的公共平台赢博体育,来更生动地呈现出整个建筑物的风貌。这个新空间将成为新建的世界级建筑物的心脏。同时也是公共空间的延伸,形成城市起居室。
在公共层上,综合服务区为参观者提供了广泛的服务:票务、问询、纪念品商店、咖啡厅。餐厅、报告厅、图书馆等等。达到了世界博物馆逐渐公共化、开放化的趋势。
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变截面结构支撑柱,是在建筑师与专业结构工程师共同合作下,为公共大厅提供的另一亮点。
同时在公共层上,也是不同展览的起始点,各个不同展厅的入口。三座光井为综合展览、专题展览和临时展览提供了独立的入口。同时,各个光井内的垂直形态空间不仅仅是竖向交通的连接体,其自身也是展览空间的延伸:以打破单一、平淡的传统博物馆展示方式。
我们的提案对空间进行了等级、形态划分。参观路线由不同性质,类型的空间变化组成以达到丰富的心里感受,并指引参观者穿过各空间序列,直至到达博物馆的展览厅。
穿越空间高耸的光井,跟随天光的引领,登上恢宏的楼梯,然后步入建筑物的心脏,这个过程象征着进入更高的知识水平甚至登八仙境。
最后,恐怕最重要的主题是,宁波博物馆的馆藏品究竟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呢,我们对宁波博物馆的设计是按照一系列层次或是依次排开的空间来集中分布的。这些空间和它们各自的经历会带领参观者一路走来,直达博物馆的心脏部位――展品。集中展示的空间形式给人以内向的、安定的心理感受。同时为馆藏展品提供了具有安全感的展陈空间。
对于展陈空间的布置,我们的设计提供了可分可合的多种可能性。三个展厅既可以根据各自的竖向交通形成完全独立的展览单元,又可以从整体太空间考虑,综合布展,以适用于未来大型展览会,或博览会。
通过对这些展品在一个具体的、几乎永恒的建筑形式中进行分组,它们的重要性得到了我们这个方案的认可和放大,甚至提升到了合适的象征层面上。那么。这种形式。一个简单的正方形盒子,就可以被视为“宁波宝库”。
通过回答以上三个问题。我完成了对设计的介绍。回想起来,设计的过程更多的是一个不断对自己提问,并不断针对提问寻找答案的过程。这个历程应该是反反复复,对于相同的问题在不同的阶段都会有着各异的回答。因此它的发展过程是动态的,它的形成和结束也应该是开放的;否则,纯形式的分析程序也会在封闭的观念中生搬硬套。而只有开放、理性的分析方式才会引领我们走向最终的结果。
“十大建筑”的建设,涉及文化、体育、科技、卫生、交通运输等领域,其功能与作用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十大建筑’的建成,对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增强省城太原集聚辐射效应和综合承载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有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席和山西省副省长双重身份的张平先生在山西大剧院开工建设奠基仪式上的这番话,可以掂量出“十大建筑”对于太原乃至整个山西未来发展的份量。
省城“十大建筑”位于太原市小店、晋源、万柏林三个区,其中,山西省科技馆、图书馆、大剧院、太原博物馆、太原美术馆位于长风商务区内的文化岛上,煤炭交易中心位于文化岛的北侧。
望着一片片工地,听着挖掘机的轰鸣声,我们看到,一扇全面展示新基地、新山西、新形象的窗户,正被徐徐推开,不久之后,“十大建筑”将拔地而起,集体展现在人们眼前。
太原市博物馆位于长风新区的中央文化岛上,北侧、西侧、南侧均为内河,东侧为滨河西路。该建筑地上四层,地下一层,总用地7.8公顷。
成线状排列的五个椭圆锥楼体,锥顶扎根于地下,消失在土壤深处,锥体向上拔地而起,并舒展开来。两组锥体色彩不同,分别为红棕色和古铜色,通过色彩和材质的不同来强调它的艺术效果。锥体的表面由彩色金属板构成,从不同角度、不同距离,在不同光线下呈现出变换莫测的神秘魅力。
博物馆参观路线中清晰地将基本陈列和临时陈列分开,对于太原博物馆的重要藏品车马坑和北齐墓室,特意创造独特展览空间,安置在基本陈列总流线中。
参观路线从上至下设置,避免参观者疲劳的同时尽量使所有的展厅得到参观。观光电梯将参观者带到顶层后,人们可由楼梯下到下一层展览空间。参观者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按年代安排的浏览路线,或是选择希望参观的主题性展厅。
该项目由法国安德鲁建筑事务所和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设计。安德鲁先生亲自主持方案设计,并先后两次到太原进行了市博物馆方案的汇报。
大剧院以厚重有力的建筑形象表达了山西人民淳朴、豪迈的人文气质和地域特征。其大气磅礴的建筑造型,宏大的门式空间,使这一主体建筑“山西之门”的设计构思得以完美体现,并以通透贯穿的方式延续了城市轴线,成为统领全岛建筑群的城市地标。
大剧院内设有1,628座(位)主剧场、1,170座(位)音乐厅、458座(位)小剧场,及排练厅、琴房、演播室、展台休息厅、贵宾厅、化妆间、道具服装间等主要功能用房,完全具备国际国内大型剧目的演出要求。
坐进自己的大剧院里看歌剧;在安德鲁设计的博物馆里徜徉;体验国际化标准图书馆里读书的另一种韵味;来到异国风情的太原美术馆看世界名画展;为新奥体中心的激情比赛欢欣雀跃……
太原美术馆于2008年9月4日破土动工,位于长风文化商务区文化岛东北角,是省城重点建筑项目之一,恰好与前不久刚开工的山西省图书馆是“邻居”。
该工程建设总投资约3.1亿元人民币,工期为2年。据悉,经过国际招标和众多专家多轮次的论证,最终由美国哈佛大学PSC设计事务所进行了概念方案设计,规划建设总用地109.05亩,建筑总面积达40,500平方米。其设计充分考虑了山西地方特色,将浓厚的三晋地域文化完美地融入了现代化的设计与建筑理念中。
建成后的美术馆不会成为只供奉艺术作品的“器皿”,而是要做向外传播知识的“播种机”!它将承担对国家、省级艺术品的收藏、研究、展示,开展公民素质教育及对外文化交流,使之成为太原人民及社会各阶层的活动中心,让民众参与其中,提高省城文化品位,带动文化艺术产业发展。
占地70亩,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的山西省科技馆具有展览、特效影视放映、科技培训、参与互动等多种功能。同时,科技馆内有常设展厅、临时展厅、天象厅(球幕影院)、培训教育及实验室、科普报告厅及会议室、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和展品制作间等功能用房。
科技馆的设计手法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将球幕影院布置于室内,使其与侧厅空间融为一体,在满足其本身天象厅使用功能的同时,球幕影院独有的地球状形体成为建筑内部主要的视觉中心,同时结合声、光、电等技术手段,增强了整个球幕影院的视觉和声觉体验,让人们能够更好地参与其中,增强了建筑与观者的互动,使球幕影院成为科技馆的主要亮点。
建筑上以“时间切片”这一科技理念为核心,升华为建筑造型的主要表现方式,并且在整体中求变化,使建筑立面从两侧到中间形成渐变的韵律感,同时又具有北方建筑沉稳厚重、刚劲硬朗气质。该馆总投资预计在2亿元。
即将开工建设的山西大医院,目前正在对设计方案进行最后的论证。2008年7月31日,三个优秀设计方案作为实施备选方案公开展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方案一:以中国“天圆地方”的传统建筑哲学思想作为总体布局的基本设计理念,汲取“山西大医院”空间布局的精华,推陈出新,兼北方建筑的厚重与南方建筑的灵秀于一体,能充分满足“以人为本”、“科学布局”、“绿色生态”及“经济高效”等设计要求,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与民族特色。
方案二:采用传统九宫格式的布局并进行变形,将医院“中”轴与四合院式庭院相结合,使综合住院楼形象突出,前区广场开阔完整,建筑局部采用坡屋顶形式与园林式医院设计要求相适应。
方案三:将医技诊疗中心设计为多进式院落格局,总体呈“寿”字形布局。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吉祥寓意,又取意于晋商建筑的文化渊源,对民族精神内涵有一定的诠释。
2008年7月30日,在文化岛东西轴线的北侧,山西省图书馆新馆在众人的瞩目中开工。据介绍,图书馆突出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采用借、阅、藏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开架图书借阅形式,使读者在馆内拥有最大的自由活动空间,充分调动读者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读者成为图书馆真正的主人。
可以设想,当我们徜徉在这座占地121,313平方米,总藏书量可达700万册,可同时容纳3,000人阅览的现代化图书馆之中,读书将变成何等的乐趣;当我们在全新的多功能厅、报告厅与更多的教授、名家面对面时,获取知识又将变得何等神圣。
太原南客站北起学府街,南至武宿立交,东起北营北路,西至太榆路,规划范围约3.3平方公里,内设旅客站台8座,列车到发线亿元。委托国际著名大师日本原广司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专家们一致认为该方案总体规划设计理念新颖、超前,具有较高的规划设计起点。
以环境理论为主的设计理念,确立了全新的都市意向,在铁路线上空采用摆渡式漫游平台,连接被铁道分割的东西部分,直接贯通商业建筑,将铁道转换为与汾河呼应的另一条婀娜之河。
结合规划及地上的矩阵原理,将规划地块分为5条都市带状区域和5个都市区块。5条都市带状区域从西向东分别为衔接口区带、绿化带、中央核心区带、铁路沿线个都市区块分别为办公用地、车站房用地、SOHO用地、建材市场用地等。
新建成的太原国际机场,将原有跑道及滑行道延长至3,600米,并加宽跑道及滑行道道肩,飞行区等级由4D升格为4E级,可满足当前最大机型空中客车A380等飞机的备降要求;新建站坪21万平方米,增加机位18个,其中近机位12个,远机位6个。
新建的二号航站楼造型新颖别致,犹如一架展翅欲飞的飞行器,寓意三晋起飞,是山西的一个新的地标性建筑。一层为到达层,主要有到港迎客厅、到港行李提取厅、行李分检厅、贵宾用房、远机位候机厅等。二层为出发大厅,主要有迎送区、值机区、安检区、商业区等,其中值机柜台有36个,安检通道有13条。夹层为旅客到港通道和中转厅。
根据“注重功能、最大限度方便旅客”的原则,二号航站楼设有行李快速转运系统,楼层之间有高速行李运输带,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行李转运,缩短了转机旅客在机场的等候时间。在登机口处,采用了剪刀式分层登机廊桥,很好地实现了进港旅客通道、出港旅客通道和中转旅客通道的分离。二号航站楼在楼层之间还设有直梯、残疾人专用厕所等,为残障人士、老年人创造了无障碍通行环境。此外,新建停车场4.6万平方米,使航站楼前停车场总面积达6.5万平方米,可同时停放车辆1,650辆。
二号航站楼位于旧航站楼东侧,两楼呈45度角,浑然一体。功能布局紧凑,服务设施相对集中,流程便捷,既节省投资,又便于高效运营和管理,同时也为2035年扩建预留了尽可能多的土地。二号航站楼分为国际部分和国内部分,国内部分主体向西延伸,通过连廊与旧航站楼连接。依据设计需要,二号航站楼可满足到2015年,旅客吞吐量达到6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9.7万吨、飞机起降7.1万架次、高峰小时旅客吞吐量2,301人。
总占地660亩的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建成后兼具煤炭交易、会议和展览三大功能,共设有2,100个展位,并能提供1,500个停车位。
建筑内设展厅、展览接待大厅、仓储、海关保税库、煤炭交易大厅、商务办公、44个大小会议室、25个商务洽谈间,2,000座(位)大型会议室、1,200座(位)多功能厅(兼宴会)、800座(位)中型会议室,3个多媒体技术会议厅、2个新闻中心、公寓式商务写字楼等主要功能用房,及其他辅助设施用房。
当代博物馆交往空间的空间结构模式主要是指公共流通空间的空间组合形式,按照博物馆公共流通空间的空间组合形式可以分为核心式、分散式、线型式、广厅式和综合式。大部分的当代博物馆交往空间设计案例均使用了两种以上的空间组合形式。以下就当代博物馆交往空间的空间结构模式进行了探讨,对不同布局模式的使用范围和就其优缺点进行了讨论。
当代博物馆公共交往空间的核心式布局模式是当代博物馆设计中较为常用的设计手法。核心式布局指的是展厅和博物馆其他休闲及教育空间均围绕着公共流通空间设置。其具有空间利用率高,组织交通流线方便的特点,对于大型城市型综合性博物馆多数采用核心式的布局模式。
如卢浮宫博物馆和大英博物馆的扩建,均同时把原来博物馆的合院式布局通过中央广场和庭院的再组织,转化为以核心式布局为主要布局模式的现代化的博物馆,并把核心的公共大厅打造为博物馆重要的公共交往空间。核心式布局的参观路径和交通路线非常明晰,当参观者进入到公共大厅中,各种参观流线在此汇聚,对观众有着清晰的空间定位(图1)。
而核心式的公共交往空间的布局模式也有其缺点,如不同功能内容的空间相互干扰,人流的集散过于集中。为了解决此缺点,建筑师通常利用高差和错层的处理来组织不同方向的人流,而保持了核心公共交往空间的空间活跃度。如首都博物馆和斯图加特奔驰博物馆。
分散式布局指的是博物馆的公共交往空间呈一定的布局规律分散分布,没有明确或较大的公共核心空间。这种布局模式常见于规模较小、层数较少、位于风景区或城市密度较低的中小型博物馆的案例中。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公共交往空间的尺度亲切宜人,常常与园林式和合院式的布局设计手法相结合。
苏州博物馆新馆以及金泽21世纪美术馆就是这种布局模式的典型。苏州博物馆新馆以园林式的布局组织其公共交往空间,贝氏把原来集中的公共核心空间化整为零,分散到了博物馆的各处,成为不同部位的景观节点,如入口大厅、莲花池、紫藤园等。而金泽21世纪美术馆的公共交往空间布局则是融入到了圆形建筑和方形功能体块之间的每一个角落,与整体建筑的各种功能紧紧的“熔合”到了一起,形成了不定形态的公共交往空间,而天井庭院空间的嵌入则使得这种不定形态的公共交往空间产生了扩展与变化(图2)。
线性式的当代博物馆公共交往空间布局模式有两重含义。在展陈与公共流通空间紧密结合的案例中,交往空间随着展陈路线的展开呈线性式布局;而在展陈与公共流通空间分离的案例中,公共流通空间呈线性式展开而展陈空间沿着公共流通空间轴线展开。不论展陈空间是否与公共流通空间结合,公共交往空间的空间沿线性展开的布局就是线性式布局模式。
展陈与公共流通空间合二为一的案例有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斯图加特奔驰博物馆、鹿特丹康索尔美术馆。而前两个案例则结合了核心式的布局模式设计。
而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博物馆的案例中,展陈空间与公共流通空间分离式布局,公共流通空间以“博物馆街”的形式线性式布局。不同种类的展厅与展馆以及休闲服务空间沿着公共流通空间的“街道”线性展开。
展陈与公共流通空间结合的线性式布局模式多见于展陈内容有一定连续性的专题性博物馆的设计中。而展陈与公共流通空间分离的线性式布局模式常见于大型的博物馆综合体和大型博物馆群的案例,以“城市街道”的模式组织不同功能的博物馆展陈、休闲、娱乐空间和不同主题的博物馆建筑。
广厅式布局模式指的是博物馆的主体公共交往空间以大空间或通用空间的形式存在。广厅式的公共交往空间有着多功能多样化的空间属性,可以融合人流集散、礼仪活动、艺术品展示等多种功能。广厅式的布局模式常见于城市的大型艺术类博物馆和美术馆和大型综合性博物馆
广厅式布局模式的著名案例是蓬皮杜文化中心、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等(图3)。而首都博物馆则是融合了广厅式和核心式的布局模式,充分发挥了广厅式布局模式的优点。广厅式的布局模式来源于当代装置艺术偏好的厂房空间,巨大的室内空间非常适合大型装置艺术展品的创作与展出。而广厅式的布局模式也必须注意人流集散和展品展出之间的矛盾,要通过高差和错层的处理来解决此矛盾。
综合式布局指的是上述几种布局模式的综合运用,在当代博物馆的发展中,功能日益复杂化多样化,展陈的内容和模式也日新月异,要适合多样化的展陈与参观的需求,当代博物馆交往空间的空间布局必将沿着综合化、多样化、灵活性的模式前进,优秀的当代博物馆交往空间设计案例都是综合式空间布局的结果。
如卢浮宫的扩建,除了拿破仑厅的核心空间外,其十字形的联络走廊时线性式布局的变体,使得扩建后巨大的卢浮宫博物馆如一座小型的城市一般组织有条不紊;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斯图加特奔驰博物馆就是线性式布局和核心式布局的综合运用;而首都博物馆就是综合了核心式布局和广厅式布局的两种空间布局模式。
陈炉镇因“陶炉陈列”而得名,因陶瓷而留名,被誉为“东方古陶瓷生产活化石”,如今的陈炉古镇人依然住窑洞,靠手工制陶作坊养家糊口,堆着罐罐墙、走着瓷片路……是一个建筑特色十分鲜明的古镇,其特色的形成是一项十分有价值的研究课题。曾经有机会到陈炉古镇进行走访调研,镇上多样的罐罐排列组合,特色烟囱的呈现,个性的酒瓶模具隔墙,各处无不洋溢着陈炉镇的特色建筑魅力,无处不在的陶与瓷也让人们印象深刻。
(一)选题依据。近年来,主题餐厅悄然出现,与一般餐厅相比,主题餐厅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的用餐环境,无论是以动漫、帆船、女仆、车还是以年代为主题的餐厅都充分展现了其人性化的一面,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它往往是围绕着一个特定的主题对餐厅进行装饰设计,甚至食品与服务也与主题相配合,为顾客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气氛。
地域文化在餐厅中的运用是塑造空间美和艺术美的重要手段。在餐厅设计风格趋于多元化的今天,餐厅的设计不应该只是满足于功能的需求,更应该充分地考虑到人的主观感受,重视文化在主题餐厅中的运用,讲究文化的体现,突出场所精神,整个设计需要达到与餐厅主题空间性质及氛围相协调的目的。
(一)资料搜集。1.地域文化的概念: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会与环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独特性。2.主题餐厅的概念:通过一个或多个主题为吸引标志的饮食场所,希望人们身临其中的时候,了解一种陌生的文化。3.国内外主题餐厅设计研究的动态及发展趋势。
(二)方案设计定位与分析。1.方案设计定位。“陈炉印象”餐厅的主题设计是整个餐厅空间的灵魂,其地域文化是设计定位和设计内容表现的第一要素,是一个文化的诉求。空间艺术的主题性不仅创造了精神财富,还能引导和转变人们的审美观念,让人们尽情地领略黄土高原的深厚气息,细细品味陶瓷艺术的古雅烂漫,领会民间建筑艺术的匠心别具,让人们在充满丰富消费情趣的过程中得到一种精神愉悦与升华。
2.方案设计分析。(1)“陈炉印象”主题餐厅的文化背景研究:陈炉的建筑艺术文化(罐罐垒墙,瓷片铺路)及陈炉的人文魅力(北方青瓷之都);(2)“陈炉印象”主题餐厅的文化性体现(耀州四绝:良心壶、公道杯、倒装壶、凤鸣壶如何体现陈炉人的智慧与精神);(3)“陈炉印象”主题餐厅的意境营造(主题元素构成的界面、色彩、装饰陈设);(4)“陈炉印象”主题餐厅的设计意义(弘扬地域文化)。
(三)创意与表现。1.创意。废弃的瓷片和匣钵在陈炉人再利用后,还会有丰富的资源。这些资源不应该废弃成山,而是可以以低廉的价格作为特色材料卖出。
笔者的构想是做一个名为“陈炉印象”的地域文化主题餐厅,在此方案的材料运用上大量地使用匣钵,以陶瓷做墙面、界面和陈设装饰。让人们在现代化都市中感受陈炉的特色与魅力,让更多的人了解陈炉的建筑艺术,做出特色品牌,扩大市场效应,让废弃物也产生价值。
2.表现。在设计构思过程中从自然、文化、建筑材料、地域元素研究分析,在空间中大量运用。本方案中整个空间追求的是一种质朴的美感,以陈炉闻名的“罐罐垒墙,瓷片铺路”当地材料为装饰设计主线。
(四)设计说明。该餐厅空间名为“陈炉印象”,经营陕西特色菜,尤以陈炉本地菜品居多,空间以其地域特色的建筑装饰元素划分功能分区,整个空间充满本土气息,让人感到轻松、自在、悠闲。
1.餐厅的名称设计。“陈炉印象”,名字讲究整体效果,以地域名称命名,易识别易记忆,富有节奏和韵味,同时餐厅的名称与风味、对象、习惯相互吻合,其主要作用包括传播餐厅文化、宣传餐厅形象、高竞争力、塑造企业整体形象。考虑到它的独创性、整体性、识别性,取名为“陈炉印象”。特色的外观门头,整齐的罐罐排列彰显着一种古朴的秩序美,建筑外观形态应体现主题内涵。
2.空间功能分区与动线流向分析。空间功能分区包括:收银台、散座区、雅座区、雅座平台、包间区、卫生间操作间。客人动线:客人动线从门道座位之间的通道畅通无阻,采用的是最佳的直线。在区域内设置落台,既可存放餐具,又有助于服务人员缩短行走路线。服务员动线:餐厅服务员动线长度对工作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设置的路线较短且不会与客人的路线.空间设计元素提取与分析。
(1)空间元素造型运用。在元素造型的选用上,呈现的视觉语言,富有变化的空间环境给人随意、自然、无拘无束的感觉。整个空间追求的是一种质朴的美感,以陈炉闻名的“罐罐垒墙,瓷片铺路”为装饰设计,罐罐墙的多样组合,匣钵花的纯美装饰,瓷片的如意拼花,蓝花碗造型灯的温馨暖光,让整个空间层次鲜明,无处不洋溢着陈炉独特的魅力。(图1)
(2)空间材料运用。餐厅空间的材料运用上大量使用匣钵,陶瓷做墙面、界面和陈设装饰,粗藤细竹编制的桌椅,与空间整体色调相统一的枣红色,椅子的背面还有餐厅的罐罐Logo标志,加上本色的陈炉砖,相得益彰。瓷器工艺造型盘与小瓷灯的优雅点缀更显古镇陶瓷悠久的历史文化。(图2)
(3)空间要素来源与分析。在餐厅中也运用了模具做隔断,既是再利用又别具美感。这个模型是做酒瓶的模具,用泥浆注入而成,把此模具有次序地排列出用做装饰之外,也有通风之效。传统民居窑里有一面墙做储物间与作息间的隔墙界面,门在界面中间,界面上部是由石膏模型做成的镂空图案(图3)。
餐厅中用陈炉特色的烟囱来承载绿色植物,清新自然。陈炉人用陶瓷来包裹烟囱,这是比较有趣的一个现象,这一特色也是全国仅有的。这样的包裹材料既有实用性,又有装饰性,也是就地取材、可持续发展设计。“烟囱是用粗瓷罐,或是底上打洞的水缸,或是镂空的花瓶,烧窑后报废的匣钵砌成的。”在瓷罐和烟囱的空隙间注入水泥加固,在餐厅中陈列的烟囱花?j也算是地标性的物品(图3)。
多样的罐罐排列组合方式,特色烟囱的呈现,个性的酒瓶模具隔墙,餐厅各处无不洋溢着陈炉镇的古色古香(图4)。
罐罐的Logo墙:陈炉给人们的印象就是无处不在的陶与瓷,一个名副其实的陶瓷天堂。(图5 )罐罐墙的水景区:错落有致的罐罐袒露出墙壁朴实质感,凹凸感的纹理呈现出的是连续的效果,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获得不同的效果,从而创造出轻松、愉悦的视觉感(图6)。
4.空间色彩运用。在色彩选择上,罐罐的质朴土黄,木头的温润淡黄,以及灯光的温馨暖黄使整体的色调和谐统一(图7、图8)。
20__年,我厅共承办省政协九届二次会议委员提案56件(宏观思路类的7件,项目资金类的41件,解释说明类的8件)。6月20日前全部办理完毕。从办理结果看,A类18件、B类31件,占办理总数的87.5;C类6件、D类1件,为办理总数的12.5。已经立项的3件,进入规划、准备立项的10件,解决资金930万。从委员们反馈和我们联系的情况看,提案领衔委员均表示满意或者基本满意。今年的提案办理工作能得到委员们的肯定,我们突出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重点:一是重点抓认识的提高。不简单地把办理提案看成是对委员提出的一般建议和要求的回复,而是把办理提案作为自觉接受委员监督、改进机关工作作风、实现科学决策、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形式和内在要求,切实加强了对这项工作的领导。二是重点抓办理工作的落实。不简单地把答复提案看成是你提我答、一复了之,而是把办理提案作为促进全省交通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纳入交通工作的议事日程,狠抓落实。三是重点抓办理工作的跟踪督查。不简单地满足于文件上的一次回复,或一时一事的初步落实,而是跟踪提案办理、落实、反馈、再办理、再落实这样一个过程。四是重点抓与委员的沟通联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召开座谈会、分头走访等多种形式,广泛与委员们接触,求得委员们对我们工件的理解与支持。围绕上述四个重点,我厅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我厅今年的提案办理工作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一是办理工作量大、任务重,是省政府系统提案办理数量较多的单位之一。二是提案中要求交通工程立项和资金投入的多,占提案总数的73。三是大部分提案所提的都是计划或规划外项目,解决问题的难度大。这给我们的办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针对这些特点,为了搞好办理工作,我厅党组结合贯彻《政协章程》,对如何搞好今年的提案办理,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提案办理方案。上半年,我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安同志先后三次主持召开了厅党组会和厅长办公会,就深化办理工作认识、落实措施、改进方法、提高质量,作了专题研究、布置。厅机关和厅直有办理任务的单位,从上到下,对抓好今年的提案办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统一了思想。
一是办好提案,必须有较强的法制意识。我们以实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委员会提案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为契机,把学习、宣传、贯彻《条例》和《规定》贯穿于办理工作的始终,通过贯彻《条例》和《规定》全面提高交通系统依法、依规办理提案的意识。同时,把办理提案过程作为省政协对我们交通工作的一次具体检验,以此来推动我们的工作,以实际行动回报政协领导和委员对交通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二是办好提案,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意识。政协委员提案是委员依法履行职责,依法对我们工作实施监督的重要形式。而办好提案是法律法规赋予我们的责任。因此,我们必须站在坚持和完善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推进民主法制建设,提高民主科学决策水平的高度,强化和落实责任,抓好提案办理。我们把委员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我们办理工作的标准,并在落实办理责任上一丝不苟地抓好五个环节,即开好交办会、培训好办理队伍、健全完善好办理制度、抓好重点提案办理、搞好督查督办,确保完成好今年的提案办理任务。
三是办好提案,必须要有很强的开拓创新意识。历年来,我厅的提案办理工作在省政协提案委、省政府办公厅的重视与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不能停留在以往的成绩和做法上,不能满足于现状止步不前。我们认识到,提案办理工作,如果在认识上没有新的深化,在办理措施上没有新的加强,在办理方法上没有新的改进,在办理质量上没有新的提高,就意味着退步。只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不断改进和提高我们的办理工作。因此,厅党组要求,有条件的要办好,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也要办好。要本着对委员负责,对事业负责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尽我们最大努力,解决委员提出的问题,多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同时,要与委员多沟通,多向委员汇报,求得委员对我们工作的进一步理解和支持。只有这样,我们的办理工作才能取得新的进步。
收到委员提案后,我们结合制定交通规划、研究政策措施、调整交通运输网络布局、安排交通基本建设项目等业务工作,将委员提案分为宏观思路类、项目类、资金类、说明解释类,分类办理。对宏观思路类的提案认真研究,把委员提出的一些好的构想充实到全省交通发展的战略规划中去;对项目类的提案深入论证,把委员所提出的关系全局的重大建设项目列入到计划中去。对资金类的提案多方想办法,尽可能解决实际问题,争取取得实效;对一些政策上有障碍和客观上确实难以解决问题的提案,诚恳地向委员解释汇报清楚,争取理解和支持。我们在认真办理每一件提案的同时,筛选出一批政策性强、事关交通发展大局以及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提案,重点办理。
一是对有关整个交通发展、政策性强的提案,厅党组集体办理。如今年涉及交通规费和通行费征收方面的提案有8件,牵涉面广,政策性强,不仅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而且关系到我省道路交通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这类提案,我们都是由分管该方面工作的副厅长负责召集有关单位和部门专题研究办理意见后,再经厅党组会议研究确定答复意见。特别是对有关车辆通行费方面的提案,在答复时重点讲清以下四个方面的情况:一是设站收费的政策依据;二是“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必要性;三是征收通行费对促进我省交通和经济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四是加强收费站的规范化管理的情况。我们的办理程序是,先由提案承办单位拟出办理意见,然后与提出提案的委员取得联系,面对面办理,当面
听取委员意见,共同磋商解决办法。二是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关系到区域交通发展的提案,厅党组成员亲自办理。今年我们选取了4件这类提案,分别由厅党组成员主持办理,指派专人,深入实地调查了解情况,提出初步的办理意见,再由厅领导主持研究讨论后形成正式的答复意见。如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安同志在办理219号《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开辟湖南鲜活农副产品“绿色通道”》时,积极采纳委员们的合理建议,从根本上提出了全省交通系统进一步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开辟高效率的绿色通道,提供优质服务,以尽力保障和促进鲜活农副产品运销的措施。同时,根据交通和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对提案中一些涉及政策障碍的问题,我们也如实地给予说明和解释,以诚恳地态度求得了委员们的理解和支持。
三是对要求抓住国家加大对公路建设投资力度的机遇、加快湖南的县乡公路建设的提案,组织精干力量加快办理。从20__年起,国家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实施县际及县到乡镇公路建设。这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该项工程实施以来,全省各地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积极性与日俱增。今年我厅办理的要求增补县到乡公路建设计划或加快县到乡公路改造等方面的提案有8件。对这些提案,我厅非常重视,从有关部门抽调精干力量,深入实地进行调查,逐件拿出办理意见。
近年来,我们在办理工作中不断改进方法,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变“文来文往”为“人来人往”,主动征求委员和广大群众的意见,共商办理之策,以提高办理工作质量。在今年的办理过程中,我们坚持和发扬了这种好的做法。
一是调查研究,因势利导,注重处理好委员提案的集中点与交通建设侧重点两者之间关系问题。“八五”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各地修路的积极性日益高涨,“要想富,先修路”的意识深入人心,委员提出修路架桥、办好交通的提案日益增多。今年委员提案也主要集中在这些方面,共有41件。这些提案,集中体现和反映了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善交通、修路致富的良好愿望。虽然有相当一部分提案所提的项目没有进入“十五”计划,但确实是我们现在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重点。因此,我厅党组高度重视,特别强调要处理好委员提案的集中点和交通建设侧重点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要求各承办单位和部门对委员反映集中的一些问题和建议,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能够马上解决的决不拖延;暂时不能解决的,尽可能创造条件解决;“十五”期解决有困难的,要登记在册,并进行实地调查研究,争取下一个五年计划解决。各承办单位和部门按照厅党组要求,结合交通建设实际,深入实地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办理效果:这41件提案,已经解决的14件,进入规划、按建设程序解决的有25件,暂时不能解决的仅2件。
二是注重实效,尽可能解决实际问题,注重保护好基层群众对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当前我省交通建设任务相当繁重,建设资金极为紧张,“十五”期间我省公路建设资金需求将达662亿元以上,其中正式项目504亿元,预备项目158亿元。需筹措建设资金仅公路重点工程资本金缺口就高达100亿元。但是,对政协委员提出的涉及到基层交通建设项目和资金问题的提案,我们总是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尽最大努力筹集资金,尽可能多的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基层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上下共同努力,齐心协力办好湖南交通。如717号《关于请求将湘西自治州县到乡镇公路纳入全省县到乡镇公路建设计划的提案》、21号《希望省直部门支持我县修建不二门大桥的提案》、10号《关于修建龙山里耶至罗依溪公路的提案》等等,经调查了解,这些建设项目的修建,确实可以完善该地区乃至全省的交通网络。因此,厅领导明确表示要对这些项目尽可能给予资金支持。
三是厅党组成员带头“请进来”、“走出去”,现场办理提案,注重加强与委员的沟通联系。6月13日,我厅党组在省委蓉圆宾馆举行提案办理汇报会。会议邀请了3件提案的领衔委员和省政协提案委、省政府办公厅以及有关厅直单位的领导参加。针对今年关于公路通行费征收方面的提案比较集中的特点,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安同志代表厅党组向与会政协委员和领导汇报了我省公路建设和通行费征收以及相关提案的办理情况。与会委员和领导对省交通厅党组以实际行动落实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加强与委员的沟通与联系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会后,我厅党组还专门召开党组会,专题研究进一步加强提案办理的工作措施。厅领导“走出去”、“请进来”,现场办理提案,对我厅的提案办理工作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据统计,今年我厅领导、各处室及厅直各单位负责同志现场办理提案共计18件、87人次。
四是开展再办理,动态跟踪落实,避免出现“答复好、不落实”,“雷声大、雨点小”等现象。对委员反馈的意见,我们进行认真的分析和归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再办理档案。对委员附带有意见的答复,重新明确再办复的时间、要求和责任人。今年我们从收到的反馈意见中确定了3份再办理提案,进行跟踪落实。同时,对已作出承诺的事项,实行动态跟踪落实。如吴呈呈等委员去年就提出了支持修建永顺不二门大桥的提案,我厅承诺待该项目按基建程序实施后给予资金支持。今年委员们又提出了同一提案(21号提案)。对这一提案提出的项目建设问题,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厅多次督促省公路局积极组织、帮助永顺县完成了该项目的所有前期工作和施工队伍招投标,并于今年安排了交通扶贫资金250万元支持该项目建设。该项目已于今年5月18日动工建设。对此,提案领衔委员感到非常满意。
在办理提案过程中,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现场办理、实地考察、与委员座谈、走访委员等多形式多渠道的办理活动,加强了与委员的联系,既加深了与委员之间的感情,又宣传了我省交通工作情况和政策,得到了委员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从而提高了提案办理满意率。如今年我厅承办的提案中有8件因国家政策或条件限制暂时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与委员的沟通联系,将我省交通建设任务繁重、资金困难等情况,以及省委、省政府对我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部署和要求,给委员们汇报清楚,以诚恳的态度求得委员们的充分理解,取得了较好的办理效果。
中式餐厅格栅就是指在餐厅的空间设计中应用格栅予以装饰,从而起到美观与安全的目的。所谓的美观就是指在中式餐厅的设计中,会在吊顶、屏风、门体与窗户等部位设计为木质格栅,就会出现与现代都市与众不同的情调与风格,从而使得中式餐厅具有古典的气息。安全则是指当前在装修的过程中会因为装修材料的污染等方面的原因,使得餐厅设计出现环境问题,采用绿色环保类的木质格栅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一情况,从而有效餐厅消费者的身心健康。
在中式餐厅中,格栅的基本构造是十分精巧的,这主要是表现在格栅的工艺与图案这两个方面。在格栅的工艺这一方面,主要要划分为北方格栅的绚丽华丽与南方格栅工艺的秀丽精巧,比如在格栅的中间使用玻璃类的材料予以装饰,在图案设计中应用了精雕细刻的技术等;在图案的设计这一方面,则可以更加凸显出中式餐厅格栅的美观大方,举例来说,在中式餐厅格栅的中间往往会雕刻有祥云、如意、回纹等图案,这些图案不仅工艺精巧,还且还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底蕴。
在中式餐厅的格栅而言,当前格栅的类型具有多元性的特点,一般可以划分为厅堂柱子格栅、厅堂梁舫的格栅、窗子的格栅、门体的格栅等主动的样式,再继续予以细化,则又可以细化为两抹、四抹、六抹、八抹、十抹等类型,如果是以室内外的标准来进行划分,则又可以划分为室外的格栅与室内的格栅这两种样式。
对于中式餐厅的格栅来说,其最为主要应用效果就是装饰的美观性。格栅最为主要的部分就是格心板面,这一个板面的装饰花样存在多样性,即会使用诸如直线棱条、曲线棱条这两种格心板面构成,直线棱条又可以继续划分为步步锦、灯笼、拐子、万字纹等诸多样式,曲线棱条则又可以细化为双交四碗、双交四碗,等样式,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在当前中式餐厅的格栅中,透雕龙凤、牡丹花卉、戏曲人物等都已经成为格栅的主体,寓意富贵与吉祥如意的意思。
中国的菜品在国际上是具有良好的口碑,这对于一些来自于异域的消费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品尝中国美食需要的是具有中国环境氛围的衬托,只有如此才能够形成互相映衬的互动关系,木格栅在此就起到了营造良好就餐氛围作用。在中式餐厅设计的时候,可以采用格栅来对餐厅空间予以设计,举例来说,可以将装饰性的门体与窗户应用格栅来予以设计,在设计的时候采取暖色调来营造一种温馨的氛围,从而就起到了调节气氛与心情的功用。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其发展的历史中产生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可以表现在建筑、文化艺术、室内装饰等诸多方面,格栅就是中国建筑文化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格栅是古代建筑文化中的一种文化符号,在中餐厅之中应用具有中国文化气息格栅,就自然会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传播出去,从而在无形之中满足广大消费者的传统文化情愫,使之不仅获得品尝美食的情趣,而且还得到文化的熏染,真可谓一举两得。
格栅在中式餐厅中的存在价值不可小觑,尤其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营造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境,以致于可以唤起消费者的情感回忆,并会对中式餐厅流连忘返。
中式餐厅空间的实质就是促进人们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的空间,在人们就餐的时候,往往会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即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这自然就会餐厅的空间设计提出人性化的要求。餐厅的空间设计不仅仅是为人们提供美食餐饮,更为重要的是营造中情绪愉悦的氛围,与人们的审美要求存在一致性。对于中式餐厅来说,在空间设计的时候,必须要将环境营造与人们的文化审美视野相契合,格栅的设计则与之相适应,格栅就使得中式餐厅更富有中国传统的文化气息,祥和、幸福的环境会使消费者引发想象与联想,从而使之获得美的享受。
格栅在中式餐厅空间的序列性设计可以划分为空间的开口、空间的高潮、空间的结尾这三个部分。
一是空间的开口。在餐厅的开口部分,可以采用格栅设计,格栅的载体屏风,格栅屏风会使消费者从餐厅外的喧嚣的氛围中转向安静的现实环境中,借助于格栅的作用,就使得人们获得一种内心的期待,期待获得内心宁静与安适。
二是空间的高潮。空间的高潮部分就是在空间通道与大厅交界处,在这一部分,就需要安置类似于漏窗或是大面积的屏风类的格栅,起到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对消费者原有的情绪进行进一步的过滤与净化,从而使得使得自己情感继续转移到餐厅静谧环境中,另一方面则是起到了造势的作用,具体来说,就是将垂直性的走廊予以人为性的隔断,从而在空间上造就曲折性构造,心理的起伏由此而产生。
三是空间的结尾。在餐厅的尽头,这一空间的范围比较局促,相对于狭小的空间无法表现出更多的内容。蕴含更为丰富的情感,因此就可以采用小型的格栅,这一部分的格栅具有体型的精巧、图案的古典等特点,从而引发消费者无穷的联想与想象,韵味无穷。
在中式餐厅中,格栅的作用主要就是一种装饰性的作用,格栅会使得消费者在其面前的情感予以凝定,尤其是带有暖色调与古典气息的格栅更是如此,会激发其对传统文化美的享受,从而在得到审美愉悦的同时更为深刻领会文化的思想内蕴。
[1]李昆鹏.传统木雕门窗装饰在现代风格餐厅中的应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