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是历史记忆、文化认同、情感归属的重要载体,蕴藏着丰富的文明底蕴。红塔区大营街街道积极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打造了汇溪记忆馆、郭家宅、王家宅等“乡村博物馆”,生动还原了在中华民族文化交流交融中,街道各类优秀文化的变迁,以一件件悠久的历史文物,维系中华民族浓郁的“乡愁”,讲好民族融合故事。
党建引领聚力,推动民族政策落地生根。坚持党建引领,整合各类资源,以汇溪记忆展览馆为中心,辐射修建王家宅、郭家宅,三个项目依托各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不断深入挖掘文物、建筑的文化内涵,利用面向公众,创新文化传播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让文物的故事深入人心,走进人们的文化生活,吸引更多观众走进三个展览馆,促进文物活化利用,让文物“活起来”。在建馆过程中,通过组织引领、群策群力,动员周边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到建设中来,深挖掘村史资料,让旧时的生产生活情况更真实、更丰富、更准确地呈现。不断丰富“乡村博物馆”内容,在郭家宅开辟网红打卡点、抖音直播间,建立郭家宅党员党性教育基地。在王家老宅开辟马帮文化研究中心、马帮驿站、马帮书屋、工会驿站、科普宣传区等功能区。持续在“用好”上发力,充分发挥“乡村博物馆”“资政、存史、育人”作用,着力打造“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历史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的党群教育培训“阵地群”,持续深化“党建+精神文明”,为群众提供党性锤炼、学习教育、民意交流、综合服务、文体娱乐等开放式服务,让“乡村博物馆”成为记录历史、传承文化的“博物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宣讲站”,留得住乡愁、凝聚起人心的“加油站”和游客体验民俗、发展旅游的“纪念馆”。
传承历史文化,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充分利用大营街街道丰富多彩的历史文物和各类展馆,讲好街道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精彩篇章,让文物活起来、火起来,体现历史文物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借鉴作用,依托“一村一馆”系列文化馆的建设,不断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生活,让辖区内各民族文化交汇交融,处处盛开民族团结之花,共同谱写着民族团结进步、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华丽篇章。大营街汇溪记忆展览馆以老街旧景为原型,利用老物件与周边元素结合,使展览馆既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又呈现鲜明的历史感。郭家宅展示了玉溪的矿产资源以及云南省地矿局区调队取得的成绩以及生产生活的部分场景,展望了玉溪矿产资源开发的美好前景。郭井村史馆,通过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老物件,带领观众一同回望了过去的乡愁记忆赢博体育,见证了村庄的历史变迁和村民的奋斗历程。王家宅文化展厅通过讲述云南马帮通商道路、玉溪地区知名马帮、马帮商号、客栈、马店、运送货物、马帮名人的相关内容,以马帮文化脉络为主线,融合赤马社区村史溯源、禁毒知识科普,以文字展板、实景展示、科普展区等方式,在静态展示的同时,打造“活着的马帮”互动式演出,让游客沉浸式体验马帮文化精髓。
推动文物活化利用,讲好民族融合历史故事。守好文化阵地、把好关,讲好各民族团结、融合故事,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推进各族文明交流互鉴。同时以“六个必须坚持”“五个重大原则”为指引,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场,全面增强本领,守正创新,用心用情用力守护好传承好发扬好中华文明的根与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加少年儿童对历史的兴趣和认识。组建红领巾讲解员队伍,让其化身家乡的代言人,讲述家乡故事、马帮文化、村史文化,用小声音传播大能量,争做宣传小使者。一件件展览品通过小讲解员们声情并茂的讲解“鲜活”了起来,让人仿佛置身历史年代之中,看到岁月流转下所积淀的文化宝藏。开展专题学术研究,促进各民族的文化交流。2023年,围绕民俗文化、马帮文化等开展专题研讨2次。结合文旅融合发展,设置精品旅游线路,将汇溪记忆馆、王家宅、郭家宅等地作为主要参观点,把各地的游客聚集在一起。2023年汇溪记忆馆接待10000人次,王家宅接待5400人次,郭家宅接待2000人次。开展形式多样的日常活动,在“我们的节日”的重要时段,在几个场馆中组织开展弘扬传统文化的节庆活动,通过这些阵地、平台的打造,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断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