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赢博体育 > 展厅设计 > 文化展厅

赢博体育艺术文明展厅策画

展厅面积:m²

  赢博体育赢博体育【摘 要】甘肃省博物馆的《庄严妙相——甘肃佛教艺术展》荣获第九届(2009-201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作为形式总体设计师,本文作者对此次艺术设计过程进行了总结,认为此展览空间利用合理,细节刻画精细,动静结合,成功地还原了历史风貌,营造出了一个净化心灵的大美佛教世界,满足了广大观众对佛教历史、艺术、文物鉴赏的需求,同时也提升了甘肃佛教艺术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的影响力。

  甘肃地处古代陆上丝绸之路东段,是从西域到中原的“咽喉”与“门户”之地,作为佛教向内地传播的前沿,其佛教艺术在全国有着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力。甘肃省博物馆隆重推出的《庄严妙相——甘肃佛教艺术展》,精心挑选东汉至明清时期的100余件(组)佛教文物,全方位展示了甘肃地区瑰丽多姿的佛教文化,再现了甘肃的佛教艺术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其精美的文物和精彩的设计荣获第九届(2009-201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本人受聘担任此陈列的形式总体设计,在克服了对当地展品和内容理解上的局限性,与馆方主创人员积极交流与沟通的基础上,比较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在此,笔者谈一谈对此次陈列艺术设计的一些认识、体会和感受,以与大家分享。

  此次展览的艺术设计定位是:运用准确的陈列语言和恰当的艺术表现形式,营造质朴、厚重、神秘的艺术氛围和返璞归真的佛教文化环境,充分展现甘肃佛教文物独有的艺术魅力和特色,使观者融入佛教文化殿堂,了解甘肃佛教的历史和地位,领悟佛教的宗教、哲学精髓和赏析佛教造像的艺术价值。为了实现这个定位,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了努力。

赢博体育艺术文明展厅策画

  陈列设计是在特定的空间内进行的设计行为,因此受到建筑格局的制约。建筑结构无法改变,设计师需要调动自己的经验和想象力, 根据展厅的空间条件和陈列内容的要求,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塑造出一个形式和内容和谐、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时代特点、有创意的陈列空间。

  《甘肃佛教艺术展》位于甘肃省博物馆的三楼东侧,四个自然空间自西向东,通过一个L形的走廊连接在一起,总面积1172平方米,其中第二和第四个自然空间有巨大的玻璃天窗。如何在这样一个空间内创造出甘肃佛教艺术特有的意境,我们在设计上颇费思量。经与馆方负责人员多次沟通和反复斟酌,我们最终确立了巧妙利用空间,适当造景,景物结合,营造浓郁佛地氛围的设计构思。入口的第一个自然空间设计为序厅,通过走廊进入的第二空间设计为文物景观厅,利用走廊分割出的一个小空间设计为木雕罗汉厅,第四空间设计为文物精品展示厅。四个展厅各具特色,展线自然流畅,十分便利观众的参观(图一)。

  甘肃作为历史上佛教传播的重要区域,除了可移动的佛教文物外,还有大量石窟、造像、壁画、佛塔等不可移动文物,我们在设计中将具有代表性的敦煌莫高窟、炳灵寺大佛、麦积山石窟中的典型局部在展厅复原,与可移动文物相结合,更好地为观众展现了一个真实、生动、完整的甘肃佛教艺术殿堂。根据展厅空间情况,序厅着重营造出甘肃独有的洞窟佛教壁画绘制氛围的点题空间,第二展厅打造景物结合的和谐、完美的视觉空间,是展览的第一高潮,第三展厅为独立的十八罗汉陈列空间,第四展厅则荟萃佛教文物精品,重点渲染出宏大而神秘的佛教艺术空间,是展览的第二高潮。

  序厅的设计采用洞窟与壁画结合的方式。步入序厅,迎面是场景复原,再现了当年敦煌壁画的诞生——尚未绘制完成的巨型壁画墙前,一位画工站在脚手架上,正在专心绘制壁画,助手在调制颜料。壁画右侧浮雕出千佛洞的佛龛岩壁造型,醒目的汉隶大字馆标“庄严妙相——甘肃佛教艺术展”点明了陈列的主题(图二)。

  为了隐藏序厅原墙壁上的暖气、电闸箱等设备,我们在入口右手边设计了一面石窟的造型墙,石窟内做壁画效果,更强化了展览主题,渲染了佛教艺术氛围。透过石窟洞口,可见远方一望无际的沙漠,投影仪投射出的驼队由远及近,配以驼铃声声,再现了当年古丝绸之路的风貌。

  展厅入口处设计为拱形门,门边一个虔诚的老僧人蜡像用手势引导着观众,使观众和设计环境产生互动,增强了亲近感。

  此展厅展示的是汉、十六国时期佛教传入的“佛风东渐”和南北朝时期佛像发展的“胡风汉韵”两部分内容,介绍佛教经西域传入中国,并在统治者的推崇下,开窟造像、建寺立塔、翻译佛经,佛教在甘肃这片热土上日益蓬勃发展的景象。为突出体现“天下石窟在中华,中华石窟在甘肃”的特点,整个展厅采用景观与文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展示,重点表现了世人皆知的敦煌石窟、炳灵寺石窟,并对被誉为“东方雕塑馆”的麦积山石窟进行了部分复原。

  首先,为了体现佛教文化的神秘感,激发观众内心的探索欲望,避免观众进入后对整个展厅一览无余,我们在展厅入口处利用岩壁和展柜围合出一个5米×6米的过渡空间,对后面的展示内容做了刻意的遮挡,并造成曲折的参观路线,也调动了观众探寻的兴趣。进入展厅后的右面依次是山体造景与喷绘画面相结合的敦煌石窟和炳灵寺石窟展示,利用山体造型随山就势,并于山体中嵌入文物展柜,既衔接了两个石窟的内容空间,又营造了文物的展示环境,一举两得。

  博物馆室内空间设计是博物馆以及其所收藏的文物与参观者之间交流的途径。博物馆给观众的最直观的感受应该是其所收藏、陈列的诸多文物。但是在这些以文物作为主体的博物馆中,博物馆的室内空间设计也同样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么室内空间设计在博物馆中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本文以首都博物馆室内空间设计为例,进行空间整体布局、空间设计与表情设计特点分析,认为博物馆室内空间设计已经超越了以往以陈列文物为中心的设计理念,空间设计不再只停留在对文物摆放,展柜款式等的研究上,而开始以参观者为中心,同时兼顾文化传承性与艺术性的设计方向发展。

  首都博物馆的整体设计现代简约,体块浑厚方正,平面结构整齐,建筑表面高低凹凸错落有致。建筑上最有特色的是将传统中式出挑的木质房檐转化为现代材质的不锈钢顶棚,用现代技术将中国传统的建筑与文化形式建构在建筑中,既表达出首都博物馆传统文化的特性,又适当搭载在西方现代建筑的形式之上。首都博物馆建筑外墙一根贯穿室内外的青铜斜柱打破了传统的空间格局,使得其室内外有了直接的关联,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与室内布局形式。室内空间设计也保留了带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中心轴线对称格局,既有着鲜明的时代气息,又不失中国传统的韵律。室内设计还运用了大量能够反映中国传统特色的符号,比如来自青铜器表面的几何纹样,展厅门上篆书印章似的把手,展示公告版侧面的篆书印章笔画等。这些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平面符号象征了首都博物馆的归属与气质,使观众在参观的过程中除了完成对文物的了解外,还能更加深刻感受到传统事物所带来的文化气息。

  序厅是观众进入博物馆后首先接触的空间区域,也是对博物馆思想与博物馆艺术的高度概括。首都博物馆作为一个综合性博物馆,各展览之间的主题乃至艺术品陈列跨度较大,所以博物的序厅设计更像是前厅一般,进门即可观博物馆空间的整体景象,承担了大厅交通枢纽并且协调连接各个空间与展厅的任务。相对于序厅,各个分展厅的空间设计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如精品佛像展、珍宝馆、民俗馆等,其室内空间设计也采用了大量符号化的元素以彰显主题所带来的情感,展陈设计形式上也相对自由。

  首都博物馆室内空间的规划清晰明确,是以楼层的整体分割进行划分的,即一层一个展览空间,观众可以逐层参观浏览。每一层的展厅、厕所、休息区、通道都是相同比例的排布,这样的做法虽然会显得少了些新意,但是方便了观众的参观浏览,也使观众更容易把握博物馆各个分展厅的主题。在展示空间中有大型器物或巨幅挂件时,通道和休息区面积要更大些;精致小型物件的展示空间区域,通道和休息区域面积则要小一点。而且,通道和休息区的空间布置有张有弛,可以缓解人们的疲劳。首都博物馆除了展示功能外也具有现代博物馆的休闲功能,如多媒体展示区、文化产品销售区、餐饮区等。凭借首都博物馆整体有序的室内空间规划,观众可以在参观过程中了解整个博物馆的区域划分以及规划自己在首都博物馆内的行动路线。

  首都博物馆室内展示空间大体布局可分为两部分,即位于方形空间的展厅与位于圆形空间里的展厅。方形空间展厅位于建筑右侧,该展区是对北京文化的一个概括性的展示,由老北京民俗、馆藏艺术品、北京文物、历史文化以及临时展厅所构成。展厅以不同年代的展品、艺术形式等分层展示,其展示设计也根据展览内容而呈现不同的形式。由于部分艺术形式具有相关联的特性并易于分类,通常将其设置在同一个展厅进行展出,如佛像、京剧、瓷器这三个展厅位于首都博物馆方形展厅四楼,这样的布局可以使观众易于比较展品类别之间的个性,也易于统一经营管理。圆形空间展厅位于建筑左侧,即上文所提到的青铜柱状的内部空间,共分为六层,可再详细划分为两个功能分区:四层艺术精品展区和两层多媒体互动区域,内容主要包括:书房珍玩精品、玉器精品、青铜艺术精品、书法绘画艺术精品和多媒体视听室。四层艺术精品展区的设计风格、方法、用料统一,展品的区别仅仅是艺术形式的区别。展厅的空间设计也以对称的几何形态为主,各个展厅相互平行,以一条螺旋上升的通道相连接、除了高度的升降外,并没有明确的分割与遮挡,给人以连贯的感觉。首都博物馆的室内空间布局能够让观众对展示区域有一个明显的划分,同时也对展示路线以及展品类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其将同类的展品进行相似的空间设计来展示,并在交通上使其相连形成等价的平行空间;将差异性较大,种类相对独立的主题性强的展品逐层展示。这两种既有相同又有差异的平行空间设计,构成了整个首都博物馆展示空间的布局特色。

  首都博物馆室内材质设计体现了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碰撞,钢结构棚顶、玻璃幕墙、灰色花岗岩地面与青砖元素、北京出土西周时期青铜器纹样的搭配,使室内空间既体现出现代文明的符号,又呈现了传统文化的痕迹,同时也使空间显得整体而协调。此外,来自老北京的榆木墙面与砖石、青铜等材质,形成了明显的对比,给人以自然亲切的感觉,并唤起了人们对历史的记忆。

  首都博物馆在整体的建筑框架内保持布局与色调的统一,并通过对天花板、地面材料肌理的微妙变化,形成了一种大框架相同,而局部变化微妙的对比设计。序厅的地面铺装配合玻璃墙体的肌理起到了很好的空间拓展效果,但是反观各个展厅的空间则明显低矮,地面铺装与墙面机理采用亚光设计,给人以稳重收敛的视觉效果。这样的设计在加强序厅与各展厅材质肌理对比的同时,更加突出了序厅与展厅的不同功能性。此外,室内空间还充分运用了亚光与反光、横与竖、疏与密、正与斜的对比。

  首都博物馆室内空间整体采用灰色调,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传统北京古城的灰色调相呼应。墙体的装饰、导视牌、电梯间等都是以灰色或者是重色调为主,这样不仅使整个博物馆的室内空间形成一个统一的色彩环境,又能烘托出展厅的展品。例如,在方形展区顶楼的民俗展中展出的北京四合院大门、门墩、影壁等,就很自然地融入到灰调的大环境中;而某些展厅中的牌楼场景与少量的红色饰物灯笼等色彩起到了点缀的作用,同时也不会影响整体空间的色调。

  首都博物馆倾斜的圆形空间打破了相对呆板的对称格局,为整体的室内空间添加了活跃的动态。地下小桥流水与竹园的设计在博物馆静雅的氛围之中开辟出具备中国元素的动态景观,打破了传统博物馆空间封闭、沉闷的感觉。青砖元素与街道牌楼作为首都博物馆的独特亮点,使观众在体会传统文化的同时赢博体育,仿佛能感受到京城市井的喧嚣与热闹。正是在这动与静的相融之中,使室内设计在首都博物馆空间之中展现出最大化的作用。

  第一,以人为本的服务性。博物馆作为面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区域,必须做到以人为本。因为无论是精美绝伦的文物还是拥有千百年历史的艺术瑰宝,作为展品出现在博物馆当中首先需要有一个受众面,那便是观众,这是无法逃避也必须要重视的一个事实。能否合理规划室内展示空间,处理好一条明确的展线交通,以及在保护文物的同时,做到合适观众参观的灯光以及对观众的互动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设计,是现代社会博物馆室内空间设计的基本出发点。第二,文化的传承性。室内空间设计作为展品与观众沟通的桥梁,在制作上的投入比例应该得到重视。博物馆室内空间经过设计者对博物馆主题的深入了解后所做出的设计,应该满足其主题所带来的文化传承性,这样不仅加强了展品的吸引力,同样也加强了与观众的沟通效果。第三,行业的艺术性。作为博物馆的室内空间设计有别于一般的设计实践活动,因为博物馆是具有文化历史积淀的公共场所。博物馆室内展示空间设计的艺术性,也直接影响了观众对于博物馆参观经验的反馈。

  博物馆室内空间设计,作为一段连接观众与文物的桥梁,不仅要注重艺术与功能的美与合理,同样不能忽略博物馆的内核—展品所带来的独特的生命力以及文化气质。首都博物馆的建筑、室内空间与文化内涵三者相辅相成、高度统一:建筑由外到内相互延伸映射;材料凸显了北京地区的地域特性;室内空间设计的方法手段与所展出展品高度统一,加强观者对于游览的画面感,使观者对首都博物馆产生出一种独特的记忆。这正是首都博物馆室内空间设计所产生出来的标志化效应。因此,仅仅针对博物馆内容进行室内空间设计,而忽略了其背后的文化特性,是不完整的。博物馆的文化特征决定了如果不利用合适的手法进行设计,室内空间设计势必在效果与表达力度上大打折扣。博物馆室内空间设计,必须也只能按照其所适用的文物的特质和文化特性进行创意构思、设计建造,如此才能有效地建立起这座观众与文物之间的桥梁。

  [1]宋向光.物与识:当代中国博物馆理论与实践辨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杨丹丹,阎宏斌.博物馆教育新视阈[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

  [3]晋洁芳,王启照,夏林根.展览场馆空间设计[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鲁锦是鲁西南民间织锦的简称,她是山东省独有的一种纯棉手工纺织品,最早可以溯源至商周时期。鲁锦博物馆座落于鲁西南小城鄄城县境内,建筑为“新汉风”风格,设计方案从博大精深的汉代历史文化中吸取精髓,展现了古朴典雅,内敛而平和的汉代建筑风貌。作为博物馆室内设计的主案设计师,笔者经过与博物馆管理方的多次沟通,确立室内展示设计应遵循“新汉风”风格,做到简洁而不失个性与标志性。既能突出汉代文化特征,又兼具新颖现代的特征,使其成为中国鲁锦的文化艺术殿堂。

  根据博物馆的建筑风格以及鲁锦的特点,我初步整理出博物馆室内展示设计必须符合的要求:1、博物馆为“新汉风”风格的建筑,我们将从汉代文化中浓缩、提炼艺术符号融入室内环境,使得内外风格统一,相得益彰。2、在色彩搭配与材质运用上,与展示内容紧密结合,最大限度地烘托精美的文化展品,达到最佳的展示效果。3、充分满足博物馆安全、坚固、耐用、易于维护等方面的要求,同时利于文物保护及环保节约的要求,设计好消防设备与通道。4、采用多种手法及声音多媒体技术,加强展示效果和宣传形式,能更有效地突出宣传性、知识性和趣味性。5、提倡节约型设计,在人流导向组织上力求简明便捷、视觉合适、参观路线最短;在灯光等处理上采用节能设备,人近灯亮,人走灯灭。

  参观流程设计是博物馆室内展示设计的基础和灵魂。通过对一些纺织类博物馆的调研与实地勘察,并根据鲁锦展示的具体要求,我与设计团队规划设计出初步的参观流程,以文物、图版、模型、象征性场景、多媒体等各种现代展示手段,生动再现中国鲁锦的成就及高超的手工技艺。

  引导观众进入主题的序厅,起着凸现博物馆特性和主题的作用。大厅正中设置黄道婆传授纺织技艺的场景雕塑,其背后做文字说明;右侧墙面用玻璃版面简要介绍鲁锦年表;北侧墙面用壁画(汉代常见的艺术形式)展现鲁锦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到市场销售的整体过程。这样,观众在参观之始就对鲁锦生产及发展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下一步的参观做好知识准备。

  由序厅进入便是文化厅,其中的陈列分“前言”、“ 鲁锦的渊源与发展”、“绚丽多彩的中国鲁锦”三部分,展示鲁锦的发展历史和绚丽多姿的纺织珍品。“鲁锦的渊源与发展”区,通过“元代以前鲁锦的发展――元明之后棉花的普遍种植与鲁锦的发展――近现代鲁锦的融汇与创新”等子单元的展品与图版的有机结合,展现中国鲁锦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绚丽多彩的中国鲁锦”区分工艺流程介绍、图案意境、品质卓越三部分,首先介绍轧花、弹花、纺线道纺染工序;其次介绍色泽艳丽、千变万化的几何图案艺术,集中展示汉代以来出土的鲁锦图案石刻;最后介绍其无污染、透气性好、吸汗、富有弹性、柔软舒适等等优越品质,全面展示鲁锦的文化艺术魅力。

  棉花的普遍种植促进了鲁锦的快速发展,采棉厅则主要是展示棉花的自然属性,讲解棉花的播种、护理与采摘过程,图文结合。鲁锦制作离不开采棉,根据近代农民采棉、脱棉的过程,制作蜡像人物置于工作场景中,并配备劳动工具,复原现实、典型的场景,人物与场景的制作都必须做到生动逼线、模拟演示厅

  模拟演示厅相对于其他厅来讲是一个动静结合区域,以鲁锦的织造流程为主线,用织布工具形象生动地让观众了解鲁锦生产过程。展览分“灯箱影像展示”、“蜡像模拟场景区”、“织布工具展示区”(分为弹棉器、脱棉器等小型工具展示区与复原的古老纺车、织布车等大型实物展示区)、“ 现场操作表演区”四部分。动态的表演展现了我国古代织机的先进,具有强烈的感染效果。此厅还设立“实践园地”,观众可在此动手制作鲁锦工艺品,切身感受纯手工制作带来的无穷乐趣。

  过了模拟演示厅后一楼参观结束,连廊是连接一楼与二楼的楼道区域以及各厅之间的通道,在这些环境中做好文化意境展示与导向设计相当重要。在角落处做好局部装饰,连廊中的窗户用花窗进行装饰,古朴典雅又比较实用。

  二楼的第一个参观处是古代展示厅,其中区域分“礼尚往来――皇室贡品――民间日用”三部分,把收集的古代鲁锦工艺品分类别、朝代进行展示;并模拟古代民间婚房布置,配以鲁锦嫁妆,形象地展现古代与人们关系密切的衣、食、住、行中的各类鲁锦纺织品。

  在古代展示厅后面便是“明清街”,它再现了明清时期鲁锦销售街区的市景状态,体现古代鲁锦繁荣的面貌与人们的热爱程度。路线虽不长,但是集中了当年的名牌老字号,精致且有代表性。

  “明清街”像一条连接古代与现代的通道,过了“明清街”就到了现代展示厅,它第一部分将展示现代鲁锦的精湛技艺、产品变异、国际获奖产品、能工巧匠、鲁锦名人介绍及菏泽鲁锦业发展的历程、菏泽鲁锦的国际地位等(图文介绍);第二部分将展示现代精美的鲁锦产品以及现代家庭的鲁锦配饰,让观众能够切身感受到鲁锦给居家环境带来的温馨与甜蜜。

  参观完前面的厅后,考虑到一些游客的身体状况便设置了多媒体厅,这里以多媒体视频演示鲁锦的文化历史与生产工艺等,游客在游览休憩之余可以更深一步了解鲁锦的相关知识。多媒体厅是展示鲁锦的动态区域,给人感觉耳目一新,视觉效果独特,能加深人们对鲁锦的了解与热爱。

  最后一处,鲁锦旅游产品厅位于博物馆内的出口处,这里将集中展示博物馆内设计师研发与生产的鲁锦产品。作为博物馆的附属展示厅,旅游产品厅还将配置有茶座休息室、讲演区、游客购买服务区等,使得鲁锦博物馆在宣传文化艺术知识的同时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室内展示设计打造“新汉风”而不做新古董,它应是现代功能技术与早期文化特征的和谐统一。在设计开始前,我与设计团队认真学习汉代建筑室内设计在跨度、大空间的营造、采光、通风等方面的优点,加入现代设计理念,对传统人物、动植物、文字、装饰等纹样进行精炼改造,在局部运用这些再造的图形元素进行装饰,使建筑内部具有汉代的环境特征,再运用现代材料与技术,营造现代的室内环境。这样不仅使现代建筑与传统文化取得文脉上的联系,而且也给古老的形式注入了新的活力。

  欢送座谈会由省文化厅艺术处刘振平处长主持,厅副巡视员兼人事处彭伏莲处长就送培学员学习、生活、思想以及遵纪守法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送培单位领导和学员代表都在会上表示了决心。周祥辉副厅长代表厅党组就本次办班的目的、意义作了重要指示,强调该项工作是厅党组着眼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确保全省艺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并勉励学员不负重托,珍惜机会,学有所成,成为新世纪湖南艺术事业繁荣发展的骨干力量。

  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多元文化的影响,舞台艺术人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是全国艺术院团普遍存在的“瓶颈型”难题,严重阻碍了戏剧艺术事业的发展。此事引起了省文化厅党组的高度重视。今年年初,厅党组将人才培养工作列入省文化厅重要工作议事日程,拨出专项经费20万元支持该项工作。厅人事处、艺术处多次派人赴北京、上海等高等艺术院校,就人才培养事宜进行协商和洽谈,充分体现了厅党组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实际举措。

  本次人才培训工作另一个创新特点是:省文化厅抓住第四届“9+2”泛珠三角区域经济贸易合作与发展论坛今年在长沙召开的契机,从整合区域文化人才资源,加强区域文化合作与共同发展的角度,率先提出倡议,构筑区域艺术人才培养和交流的平台,得到了“9+2”相关省、市文化厅、局积极响应与支持,并签署了“文化艺术人才联合培养意向书”。经过几个月的精心筹备,9+2泛珠三角区域艺术人才培养规划正式启动。

  在此之前,湖南省文化厅于今年8月还主办了一期戏曲中青年骨干演员培训班和一期舞台美术讲习班。

  演员培训班共有来自省直、市、县专业剧院(团),花鼓戏、湘剧、京剧、昆剧、常德汉剧、祁剧、巴陵戏、阳戏、辰河戏9个地方剧种的32名中青年骨干演员。这是继1999年以来举办的第二届全省中青年戏曲骨干演员培训班,学员中有的是全国戏剧表演“梅花奖”得主和全省“芙蓉”戏剧表演奖得主,有的是去年全省戏曲演员电视大赛“十佳新秀”或“头牌演员”获得者,还有的是很有培养潜质的戏曲表演后起之秀。

  本次全省中青年骨干演员培训班是省文化厅针对全省戏曲表演艺术人才青黄不接的现状,加强戏曲表演艺术队伍建设的一个实际举措。为了办好这个培训班,省文化厅在对全省专业剧团表演人才队伍进行充分调研、摸底的基础上,经过几次专家论证会,确定本次培训班以小生、花旦为培训对象。针对在时间紧、经费不足,学员文化、专业基础不一的实际情况下,从实际出发,精心策划、科学设计培训班的教学大纲及课程安排。厅艺术处会同省艺术研究所专家,从教学大纲到课程设置,聘请老师,反复研究论证,努力设计出最佳方案,前后筹备工作历时三个月,并从省外及本省聘请知名戏曲表演艺术家、专家授课。如四川省川剧学校副校长、国家一级演员、全国“梅花奖”得主肖德美,山西临汾蒲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两次梅花奖得主任跟心,北京京剧院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赵乃华以及本省专家学者来培训班授课。在课程安排上,既强调戏曲表演程式、技巧、及基本功的实践教学,又注重对学员进行艺术理论综合素质的培训,还辅以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等教学录像的观摩。目的在于拓宽学员的艺术视野。激发学员的创造思维。

  本次培训班不仅注重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还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让学员进一步明确参加培训班的学习目的,怎样正确处理专业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辩证关系,积极倡导学员不仅要学习老师精湛的表演技艺,更要努力学习老师们的人谦虚、朴实的道德情操和对艺术事业崇高的使命感以及博采众长,善于继承,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绝大多数学员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都能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抓紧一切可能的机会,虚心向名师、专家请教。学员之间团结友爱 ,师生之间教学相长,有的同学带病坚持上课,有的同学因单位工作任务,耽搁了课程,其他同学就利用业余时间给他们补课。同学们互帮互教,没让一个同学掉队,较好地完成了培训班的学习任务。

  本次培训班还有一个小小的花絮:一个偶然的机遇,来自法国的十七岁少年西蒙,也来到培训班与师生进行了交流,这位法国人民和文化的友好使者深深为中国戏曲 “唱、做、念、打”表演程式的独特魅力所折服。

  培训班结业典礼上,学员们不仅进行了教学成果汇报表演,还竞相表演节目,展示各自才艺。温馨、快乐的氛围为本次培训班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景德镇的旅游去处包括陶瓷博物馆、浮梁古县衙、古窑、瑶里、中国瓷园等,以众多景点为核心,景德镇基本上形成了陶瓷民俗风情游、陶瓷工艺流程游、陶瓷创意市集游、陶瓷古迹参观游等线路。一年一度的瓷博会更是各地游客领略瓷都魅力的重要平台。就目前来看,在众多景德镇旅游去处中,只有雕塑瓷厂是较为完善的,其中包括陶瓷店铺、陶瓷集市、陶瓷工作室、餐饮区、住宿区等,而景德镇其他的旅游景点则都是不够完善的。

  1.建国瓷厂的现状分析。建国瓷厂的交通以及周围环境较优良,东接陶瓷大世界,西承御窑遗址公园,北邻十大瓷厂博物馆,与其他几个景德镇文化景点在地理位置上共同形成了陶瓷文化圈。早在几年前,建国瓷厂已经成为了一处陶瓷创意园,是现当代陶瓷艺术的聚集地,在红砖房内,大部分都是陶瓷艺术家的工作室、展厅,总的来说,建国瓷厂是热爱艺术、向往艺术的游客们值得一去的地方。

  2.建国瓷厂的存在问题分析。 从旅游业以及环境艺术两个角度来看:(1)入口的标志过于单调,设置在入口两边的墙面上,并未达到应有的视觉效果,没有彰显出建国瓷厂的特色;(2)建国瓷厂后半部分的建筑和空间依然空置和废气,与建国瓷厂的艺术气息不相符;(3)红砖房的外部缺乏建筑景观效果;(4)建国瓷厂的展厅以及店铺多为高档瓷器,种类单一,缺乏大众化的中低端瓷器店铺;(5)建国瓷厂内部缺乏娱乐场所。目前调查来看,建国瓷厂内部只有有一家餐厅,名为“蓝莓”,以及一家咖啡店。

  (1)入口再设计。目前来看,建国瓷厂的入口较为单调、小气,入口再设计应突出重点:入口大门或标识应彰显出建国瓷厂曾经恢弘的历史文化气息。现如今的入口左侧为“1949建国创意”一排大字,字体较为单调、离地面也十分之近,给人一种简陋之感。笔者认为,建国瓷厂入口左侧应做成为一面历史背景墙,利用陶瓷材料,表现出瓷板画或者陶瓷浮雕,图案则为建国瓷厂的发展史;应表现出现如今建国瓷厂的现当代创意陶瓷的特色。重点则是“创意”二字,创意雕塑或大型的装置陶瓷艺术则是最好的选择。(2)红砖房外墙增设窗户、绿化以及其他类装饰。建国瓷厂的红砖房内部都已形成不同风格的工作室、展厅,而外墙,缺乏相应的景观效果。以建国瓷厂解晓明展厅为例,由解晓明教授亲自设计的建筑外观绿化,从环境艺术的角度来看,整体风格与内部相协调,不同植物的高矮搭配,绿色的植物配上红色的墙面,十分美观,极具艺术气息。然而,除了增添绿化外,红砖房的外观设计中,艺术家们可以多运用陶瓷艺术,如组合类雕塑、或植物与陶瓷的搭配艺术等运用,这也是增添工作室魅力以及吸引游客的必要手段。(3)停车场设计。利用陶瓷元素来打破停车场的单调性,例如用陶瓷材料做的雕塑或小品作为停车场标识,使陶瓷文化魅力在建国瓷厂的每一个角落散发出光芒。(4)整体绿化。建国瓷厂的绿化非常欠缺,应增添景观绿化,而景观效果的好差主要在于各类植物的选择和配置,根据植物的季节性特点及不同植物的花期进行层次配置,使花期交错,使得建国瓷厂“四季如春”。(5)公共设施的创意设计。建国瓷厂内的公共设施的设计应集功能与陶瓷艺术审美为一体,陶瓷材料的垃圾桶、路灯、座椅等,是展现建国瓷厂深厚文化内涵必不可少的细节。

  (1)增添其他类陶瓷展厅、店铺。建国瓷厂应添设多元化的陶瓷艺术店铺,包括陶瓷纪念品店铺、陶瓷首饰店铺、陶瓷DIY体验馆、特色陶瓷展厅等多类店铺。政府应实行招商引资的政策,不断扩张建国瓷厂内的商业空间。(2)增添休闲餐饮娱乐区。除去陶瓷文化观光场所,建国瓷厂应多添设休闲餐饮区域,而此类店铺则应结合陶瓷文化元素,开设成为陶瓷主题餐厅,陶瓷主题旅馆等具有陶瓷文化气息的休闲场所。(3)多做陶瓷文化活动。每一个文化旅游景点都不单单是外在的、表面的热闹与繁华,而是由长期的文化积淀而形成魅力。建国瓷厂的艺术家和手工艺者们应抓住每一个机会,多做展览等其他类陶瓷文化活动,从文化内涵上来增加建国瓷厂的竞争力。

020-888-88888